部编人教版九下历史《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下历史《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教案第5页

  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国支持奥匈帝国,俄、英、法等国也很快参战,一场世界性的战争爆发了。而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则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

  (2)大战爆发后,日本为夺取德国在中国的租借地胶州湾和南太平洋的岛屿,宣布对德作战。意大利由于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矛盾,在权衡利弊后退出同盟国保持中立,1915年,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参加同盟国方面作战。战争规模不断扩大,卷入战争的国家也越来越多,战争范围从欧洲扩展到亚洲和非洲。

  教师出示图示理解交战双方及包括的主要国家:

  

  教师设问: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说明了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教师讲述:在这场战争中,形成了欧洲战场、亚洲战场和非洲战场,欧洲战场是一战的主战场。

  提出设问:

  (1)欧洲战场形成了哪三条战线?请说出每条战线的地理位置及交战国家。

  (2)从地图上看,哪一个国家处于不利的地位?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36和P37的内容进行回答。

  教材总结:

  (1)形成了西、东、南三条战线。西线从北海到瑞士边境,主要是英、法对德作战;东线从波罗的海到罗马尼亚,主要是俄国对德、奥作战;南线横贯巴尔干半岛,主要是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作战。

  (2)德国。德国在法、俄之间,面临着西线和东线两面作战。

教师设问:德国被协约国东西夹击,非常被动。德国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