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精品《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
九年级上册精品《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第2页



讨论:

(1)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时,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为什么?如果不塞会产生什么结果?

(2)收集满氧气后,为什么要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3)导管的一端冒出气泡时马上收集氧气,用带火星木条放于集气瓶口时,木条是否会复燃?为什么?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二:

1、原理:过氧化氢氧气+水

2、实验装置图

如图为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装置图: 乙

图甲为发生装置,图乙为收集装置,可用排水 甲

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注意事项同上)

实验探究

(1)过氧化氢溶液中不加二氧化锰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2)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3)待上述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分别比较(1)与(2)、(1)与(3)两组实验的现象,可得到什么结论?

分析讨论

1、二氧化锰有没有参加反应?如何来证明?你能设计实验来证实吗?

2、二氧化锰在实验里起什么作用?它有什么特点?

重复上述实验(3),有什么现象? 其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三)催化剂特点是:一改变,二不变。即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

(四)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三:

1、原理: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2、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类似。

(五)分解反应

1、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物质的反应。

2、特点:"一变多" 表示为:AB→A+B

反应物种类 生成物种类 反应特点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