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人教版必修3 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学案
2018-2019年人教版必修3  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学案第2页

3.演替的类型

项目 概念 实例 初生

演替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裸岩上的演替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次生

演替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弃耕农田的演替过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小灌木→森林

问题探究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答案 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在某山区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出现了针叶林取代灌草丛进而成为优势种的过程,其原因是什么呢?

答案 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苔藓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结果逐渐取代了地衣。针叶林比灌草丛更容易获取阳光。

3.在森林阶段内,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灌木吗?

答案 能。群落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外的一些种群,指的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4.群落的演替能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吗?都能演变成森林阶段吗?为什么?

答案 不能,任何环境下的演替都是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最后终止在一种稳定状态。并不是所有群落演替的顶极群落都是森林,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群落演替的顶极群落是草原,这主要与当地的气候条件、降水量等环境条件有关。

5.下图为在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

(1)上述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2)该演替过程的突出特征为: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