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案第4页

  师:引起苏维埃领导人警惕的事件是什么?

  生:1921年2月28口,喀琅施塔得水兵基地发动叛乱,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政治口号。

  师:苏维埃政权从喀琅施塔得兵变中吸取了重大的政治教,认识到必须清除农民中间存在的严重的不满情绪,为此,必须改变现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师: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列宁作出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标志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试列表对比这两种政策的不同点。

  学生动手制表: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固定粮食税 工业 工业国有化 国有化前提下,解除中小企业国有化 流通 取消商品贸易 允许自由贸易 分配 实物配给制,强制劳动 劳动报酬级别制   教师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的手段控制社会的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也是新经济政策"新"之处。试结合教材上有关工农业生产情况表格评价新经济政策。

  生: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逐渐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师:新经济政策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

小结: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艰苦的探索,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也找到了适合俄国国情的经济恢复之路。苏联成立后,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走向何方,我们将在下节课中共同探讨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