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2章 第3节化学平衡 说课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2章 第3节化学平衡 说课教案第3页

 接着我让学生观察分析"在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0.0100mol/L的H2和I2,加热到445℃,经不同时间,测定出的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的数据",思考: ①画出各物质浓度和时间图像。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使学生发现H2和I2在此条件下已经发生了反应,并且当反应到一定时间后,浓度不再发生改变。然后我用电脑现场根据上述数据画出各物质的"浓度-时间"图像,使学生更清楚地证明了自己的发现是对的,从而正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I22HI。在此基础上,我又与学生一起在黑板上尝试画出"速度-时间"图像,目的是引出当反应到一定时间后,浓度不再发生改变,是因为V正=V逆,但当V正=V逆后,反应是否还在继续是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所以,这时我又进行了"水池中进水量和出水量相等时"的动态模拟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从而突破了"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这一难点,也由此和学生一起建立了化学平衡的概念,归纳出了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的几个重要特征:①本质:V正=V逆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改变 ③动态平衡

但如何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状态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呢?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改变2NO2(红棕色气体)N2O4(无色气体)的平衡温度,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两玻璃容器中气体颜色的变化。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很容易便说明了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从而完善了化学平衡状态的第④个特征:④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被破坏,一段时间后,重新建立起新的平衡。然后与学生一起归纳出:"等、定、动、变",说明: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时是化学反应进行的最大限度。

通过这一实验使学生认识到了改变外界条件,化学平衡是可以移动的,这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了思想基础。然后让学生回想"溶解平衡"是否也具有类似的特征,从而使"化学平衡"知识与"溶解平衡"知识联系起来,上升到理论层面,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平衡奠定了基础。

3、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通过上述一系列探究,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化学平衡的特征?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否只可以从这几个角度描述呢?于是我又设计了一些情况让学生判断:能说明2HI(g)H2(g)+I2(g)已达平衡状态的有哪些?

(1)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

(2)1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2个H-I键断裂

(3)反应速率υ(H2) = υ(I2) = υ(HI)

考察特征中的V正=V逆

(4)混合气体中百分组成为HI % = I2 %

(5)混合气体中c(HI)︰c(H2)︰c(I2) =2︰1︰1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