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新人教版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教案
九年级上册新人教版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教案第2页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1922年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进行的一次讲演。当时作者经历无数政治风波后退出政坛,赴欧洲考察,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弊端。回国后,立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正是由于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广阔的文化视野,所阐述的观点才具有深刻的哲理性,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也从侧面说明了作者推崇传统文化的缘由。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晰的文章,仔细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思考下列问题。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根据这几个问题,可以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意在让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此后进一步理解文章做铺垫。)

  学生熟读课文后,分小组进行讨论,全班交流,教师评论补充,明确问题要点: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是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③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研读揣摩

  学生自读课文1-7段,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

  2.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后思考,小组讨论研讨,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相互补充, 明确答案要点:

  1.一是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二是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2.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至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五、拓展延伸

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