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案第3页

  1.本节课学习时建议仍从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条件:"资本、自由劳动力、市场、技术、前提"五个方面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原因比较,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

  2.建议用图表形式来学习本课知识。可以从条件、过程、标志性成就、影响几方面列表,注意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比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电力的广泛运用;产业结构的变化;垄断组织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

  (2)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原因;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社会后果;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体系形成的过程的关系。

  (3)运用:探讨垄断的影响;探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合作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过程与影响。

  (2)运用范例教学,培养学生找出知识比较点,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让学生感悟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辨证认识人类发展道路上的成就与价值。

  (2)启发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著名论断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的重要成就、特点及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垄断的作用

教学方法

  本节课应以新课标教学理念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及知识认知方法和观念的培养,注重培育学生探究性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同时注意积极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同上一课一样,从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手段和生产形式的演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方式的变化三个方面阐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人类进程中的重大作用,需要学生体会科学与技术结合后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极大推动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各种因素基本形成,人类社会迅速向现代化迈进。在教学中,让学生感悟科学技术紧密结合,使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最终发展为第一生产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主要能源是蒸汽,因此被称为"蒸汽时代",动力机是蒸汽机,以它为动力的交通工具是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社会面貌。在它发生后一百多年,世界再次经历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生:19世纪中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