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案第2页

  此后,托拉斯在美国蜂拥而出。托拉斯是把下属的企业合并为一个统一的企业。1879~1901年,美国工业部门的托拉斯发展到三百多个,一共兼并了五千多家企业。康采恩又叫财团,主要出现于日本。是由一些共同依赖于某金融集团和不同经济部门的大企业、大公司和银行联合而成的垄断组织。

  实质:

  垄断组织实质上是资本家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对生产关系所作的局部调整。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二者的关系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原理。

  影响:

  积极影响:总体来说,垄断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具体表现为:

  (1)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19世纪最后30年,科学技术取得巨大进步,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竞争不断加剧,使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股份公司广泛建立。资本和生产迅速集中,为垄断组织的产生建立了前提条件。

   (2)垄断组织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充分利用拥有的大量生产资料、最佳效率的机器设备组织生产。实行更有效的社会分工,进行较为科学、合理的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生产技术的发明和改进工作可以更大规模地转化为生产活动。可获得最有才干的技术专家及经营管理人员,同时也迫使经营者研究市场,改善企业管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3)垄断组织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对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况起了积极作用,表现出资本主义制度一定的自我调节的能力。

  消极影响:

  (1)经济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增强,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资本家通过控制某部门生产进而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自己攫取了更高额的利润。

  (2)政治方面,随着经济实力增长,垄断资本家更多地干涉国家政治生产,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的代表者。

  (3)对外政策方面,垄断组织的形成推动了殖民扩张,它们要求扩大资本输出地。因此,代表垄断组织利益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3.前两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对中国的不同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

  (1)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英、法、美等国强烈要求对外开拓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推动他们对当时封建落后、闭关自守的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上开始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2)工业革命又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受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的诱导,中国的洋务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沿海地区逐渐兴起,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艰难地起步。

  第二次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的集中和"过剩资本"的出现,推动西方殖民者对中国加紧进行资本输出,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空前严峻。

  (2)由于中国这一时期的维新变法及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此起彼伏,客观上影响了中国对科技革命成果的吸收、转化,丧失了一次追赶世界科技革命潮流的重要机遇。

核心素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