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学案第九单元 35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学案第九单元 35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JI CHU PAI CHA基础排查 ) 理一理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1)政治上: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人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

  (3)军事上:苏俄进入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

  2.目的: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和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

  3.内容

  (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2)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3)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4)劳动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4.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

  5.评价

  (1)积极: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为战胜敌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2)消极: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内容

  (1)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税后余粮由自己支配。

  (2)工业:解除对大部分小型企业和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个别企业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3)商业: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4)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

  3.意义

  (1)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2)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三、"斯大林模式"

  1.背景:1922年苏联成立;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新经济政策被取消。

2.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