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公开课《10.小石潭记》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公开课《10.小石潭记》教案教学设计第2页

  ⑤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

  (2)动词作名词

  如鸣珮环(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3)意动用法

  心乐之(以......为乐)

  (4)使动用法

  凄神寒骨(凄:使......凄 寒:使......寒)

  4.特殊句式

  倒装句: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底"(宾语前置)。翻译: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省略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影布石上"前面省略了主语"鱼"。翻译: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静止不动的样子。

  目标导学三:理清线索,把握文章内容

  1.通过前面的字词梳理,同学们已经清除了阅读障碍,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一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小石潭的,写了小石潭的哪些东西。

  教师示范探究:第一段写了发现小石潭,即"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又写了小潭中石头的状态,即"全石以为底......",还写了小石潭的自然景色,即"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学生探究:第二段写了潭中的景色与游鱼,写出了游鱼欢乐的状态;第三段写了潭西南方的景观,未能探得溪流的起源;第四段写了独坐潭上的凄凉感受;第五段记录了同游的人。

  教师分析:同学们探究得很正确,通过对探究的内容进行规律性总结,可看出,本文先写发现小石潭,接着描写小石潭的概貌,再写潭中近景(游鱼和潭水),然后写溪流水源,这是远望之景,最后写潭上气氛。条理清晰,毫不散乱。

  2.同学们是否有这样一种感觉,我们似乎随着作者的脚步,先发现了石潭,看见了它的样子,也看见了小石潭中的怪石,看见了水中的游鱼,望见了西南方向的犬牙差互,最后,还感受到了这里环境的清幽。一步一换景,这其实是一种很特殊的写游记的方法,请同学们给它取个名字。

  明确:"移步换景",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出来。

  三、板书设计

  发现石潭--总览概貌--细观近景--远望潭源--潭边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