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公开课《10.小石潭记》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公开课《10.小石潭记》教案教学设计第3页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时对文本的探究,我们知道了这是一篇很有意趣的游记,初步感受到了小石潭的美,但是它具体美在哪呢?这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究。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抓住景物特点,品析语言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被后人誉为"刻画山水的圣手""游记散文的宗师"。他笔下的山水,都成了极优美的景,请找出文中描写风景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美在哪里,并尝试将它们翻译出来,记得保留其中的美感哦。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明确:潭是"全石以为底",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这都突出了小石潭的特点--怪!

  翻译: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形成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明确:古树翠蔓的覆盖,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是远隔人间的仙境。

  翻译: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明确: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写出了水的清澈。刚刚还是佁然不动,忽然又远逝,往来翕忽,由静景向动景的转化,似成影像展现在读者眼前。而这由静到动的过程中,就已经包括了"乐"的气氛。

  翻译: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静止不动的样子,忽然间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敏捷,好像在与游人逗乐。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明确:运用生动的比喻,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小石潭上溪流曲折、或隐或现的情景。因为小溪是曲折的,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

  翻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总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水尤清冽""青树翠蔓""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明灭可见",各种景物的特点十分明晰,色彩、光线的明暗变化真切而清丽。写景,动静交错。声是动态的,石是静态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又是动态的,鱼儿忽静忽动,溪水若静实动,所有的画面给人以很深的感知度。

  

目标导学二:朗读文章,体会情感变化

  作者笔下的景物各具特色,让人应接不暇。但从总体上来看,小石潭主要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姿:1-3段是景色优美的小石潭,第4段是幽深冷寂的小石潭。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小石潭中的两种风姿,也寄寓着作者截然不同的两种情感。下面请同学们听朗读音频,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变化。

  播放朗读,明确情感。

  明确:1-3段写乐,第4段写悲。

1.我们已经很明显感受到,在这篇文章中,既有乐情,也有悲意。请同学们再次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