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教版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2
2018-2019学年鲁教版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2第2页

(1)字音辨识

  汜南( ) 杞子( ) 佚之狐( ) 夜缒而出( )

  逢孙( ) 阙秦( ) 戍之( ) 失其所与( )

(2)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同" ")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通" ")

3.秦伯说,与郑人盟 (" "通" ")

4.失其所与,不知 (" "通" ")

(3)古代汉语以单音节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为主,解释下列词语体会这一特点。

1、朝济而夕设版焉 ( )2、 然郑亡( )3、夫晋,何厌之有?( )4、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5、杨孙戍之( )6、朝济而夕设版焉( )7、、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8、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9、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也( )10、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课内导学】

  (一)疏通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概括文章脉络:

   (1) (2) 临危受命 (3) (4)

  (二)品读课文,再次感知文本:

   1.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和形势是怎样的?

  

  

  2、.烛之武"出场"在故事情节上的特点?

  

  

3、.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的目的和出发点是什么?

  

4、重点诵读第三段,赏析烛之武的语言艺术:

   烛之武退秦师的语言简短,却有理有据有节,说理透辟,被后人评为"三寸巧舌,力挽狂澜纾国难,一番善辩,情荡衷肠罢干戈"找出这段文字,试着分层写在下面,并说说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的。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第五层:

  

   5、如何看待晋文公"不仁""不智""不武"的退兵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