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1.1.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一课时)精品学案(鲁教版必修一)
地理:1.1.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一课时)精品学案(鲁教版必修一)第3页

(2) 线速度就是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走过的弧长。地球表面各点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否相等?如何计算?如果不等,又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因纬线圈的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根据地球自转周期(粗略地看成24小时)和地球半径(平均半径为6371km),运用相关数学知识,推算地球自转速度的大小和变化规律。①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赤道上各点的线速度是1670千米/小时;北纬600各点的线速度是837千米/小时。②南、北极点无论角速度、线速度均为0。)

(3)地球在一刻不停的转动,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它的转动?

(自转速度均匀,地球大,地心强大的吸引力及无明显对比的参照物等)

反馈练习

1.对比北京、上海两地角速度、线速度的大小?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上海大于北京)

2.纬度60°的线速度与赤道处的线速度有无大致的比例关系?(1/2)

3.若只考虑地球运动速度对卫星发射的影响,酒泉、西昌哪个地点更利于卫星发射?(西昌)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产生昼夜交替

探究2 [模拟演示地球自转运动]

首先应说明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有着本质的区别。

用手电筒或投影仪的光线模拟太阳的平行光线,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自转运动。探究以下问题:

1、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有什么区别?

2、我们有时处在白天(昼半球),有时处在黑夜(夜半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3、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界线--晨昏线,说出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线的形状、组成及其与赤道的关系

(2)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

(3)移动规律

(平行的光线照在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上,就产生了向光的半球和背光的半球,即产生了昼夜现象。昼夜半球的界线叫晨昏线(圈),其中一半为晨线,另一半为昏线。 转动地球仪,可看到昼、夜半球不断变化,即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晨昏线(圈)的特点: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相交的大圆;所在平面永远平分赤道;晨昏线(圈)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应当是静止的,根据物理学的相对运动原理,晨昏线的移动方向应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