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同步教案(系列一) 第三章第3节 摩擦力
2019年秋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同步教案(系列一) 第三章第3节   摩擦力第3页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让学生学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4.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3.在研究问题时,要培养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1.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的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长方体木块(每组3块)、弹簧秤、毛巾;玻璃板、毛刷(两个学生一组)。身边的物体(例如水杯、黑板擦、钢笔、橡皮、讲桌等物体)。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问题: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最终会停下来,这说明什么问题?

  引导回答:有阻碍它前进的力。

  问题:那这个力是谁给的,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这个力呢?

  引导回答:与地面接触,且有相对滑动,才产生这个力。

  【演示实验】用手握住水杯。

  问题:水杯为什么没有运动?

  因为水杯受重力和手对它的摩擦力,重力和摩擦力应该是平衡力。

  问题:那么摩擦力的方向又是如何呢?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摩擦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在这个问题中摩擦力的方向应该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