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教案第3页

  

【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法--

  世界经济格局演变(二战后至今)

  第一阶段(1945-20世纪60年代末

  特征:美国建立了以它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末)

  特征: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也是经济格局多极化的一个表现。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特征: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

  1929年发生经济危机时,各国面对恶化的经济形势,纷纷转嫁危机,设置关税壁垒,从而引发了倾销战、关税战,使危机程度更加严重。各国以邻为壑的利己主义政策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的不断分化,使资源自给率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意日逐渐勾结并结成了法西斯联盟,走上了战争道路。

  正是自由放任状态下的无序竞争导致以上恶果的教训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社会逐渐认识到必须有一定的机制来(1)协调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2)稳定经济秩序(3)防止战争的悲剧重演→ →世界市场的制度化、体系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历史必然性。

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如何重建战后世界,特别是如何解决世界经济领域里的货币、贸易等问题,成为战后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关键。首先是以美元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新课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