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扼住命运的咽喉 学案
2019-2020学年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扼住命运的咽喉  学案第2页

贝多芬告诉我......

   无数次驻足,无数次徘徊,我实在不愿去窥探您耳聋后最初的心境,也不愿去撩起那段我认为是痛苦无比的记忆。

   于是,我只是悄悄地、悄悄地谛听,谛听您的《命运》《田园》《第九交响曲》;只是默默地品味,品味《名人传》上有关您的文字。但是,您却毫无保留地告诉我: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我有些迷茫:您双耳失聪,感情破裂,生活悲苦,面临当时轻佻乐风的挑战......命运,还掌握在自己手里吗?

   您似乎看到了我的不解,于是,告诉我......

   您虽然患有耳疾,却拥有音乐--这是一个可以让您的思想、情感任意奔驰的海洋。您在这片浩渺无垠的海洋中遨游,撷取晶莹的浪花,于是,一曲《第九交响曲》横空出世了。它的出现,似乎孕育着革命,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您也获得了解放,将音乐掌握在自己手里。

   您虽然生活贫困、悲苦,却有一颗高昂的头颅。永远都无法忘怀,那次您与歌德在大街上漫步,忽然遇到一支贵族队伍。歌德脱帽致礼,而您站立在那儿,让那些贵族向您致礼!您可知道,这一举动震撼了多少人的心扉?!不向权贵低头,您将自己的人格,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

   您虽然失去了一切欢乐,但您却给世人留下了无数的欢乐。您以一个失去欢乐而创造欢乐者的身份告诉我: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我懂了!

   创造命运的不是上帝,而是自己。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得不面对许多灾难,于是,我们常常怨天尤人,慨叹上苍的不公,现在想想那实在没有必要,因为我们自己才是命运的缔造者:

   我们无法左右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

   我们无法改变上苍给我们的"厚礼",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处世态度。

   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

   我们无法改变出身,却可以控制人格......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直面坎坷的从容和身为万物之灵的睿智去把持自己,驾好自己的人生之船。

1.晚年的贝多芬有一次听到一位朋友弹奏他的《C小调三十二变奏曲》。听了一会儿,他问道:"这是谁的作品?""你的。"朋友回答说。"我的?这么笨拙的曲子会是我写的?"然后又补充了一句:"啊,当年的贝多芬简直是个傻瓜!"歌德评论席勒的话,完全适用于贝多芬:"他每星期都在变化,在成长。我每次看到他时,总觉得他的知识、学问和见解比上一次进步了。"有一时期,贝多芬甚至想毁掉他青年时期所作的歌曲《阿黛莱苔》和《降E大调七重奏》。这绝不是偶然的,像贝多芬这样,真可以说是"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了。

2.贝多芬将近而立之年时就有了失聪的先兆,这位年轻的作曲家为此不祥之兆而感到惴惴不安,这是可想而知的。一时间他竟想到了自杀。贝多芬不断地谱写出大量的音乐作品。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他对当时音乐观众所喜闻乐听的音乐的关注日渐减少。但是他却在不断地获得成功。贝多芬快到50岁时已经完全耳聋。结果他不再登台演出,甚至变得更加孤独怪癖。他并不像先前那样多产,而且作品也给人以佶屈聱牙之感。那时他主要是为自己和一些理想的未来观众而作曲。据说,他曾对一位批评家说,他的作品"不是为你而是为未来的一代而创作的。"

如果说这位超乎时空的最富有天才的作曲家饱尝了失聪的辛酸,不如说那就是对命运的一种最无情的嘲弄;如果说贝多芬不顾失聪的痛苦,以一种超人的毅力继续保证了作品的质量,那么这就是一种鼓舞人心的、近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功绩。但是事实比想象的还要出人意料:实际上贝多芬在完全失聪的岁月里,谱写出的乐章超出了他早期作品的水准。一般人认为他在晚年的岁月里创作的作品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杰作。他1827年在维也纳去世,终年57岁。

[写作运用]适合"创新""进步""坚强""抗争""战胜自我""身残志坚"等话题。

听贝多芬田园交响曲

这是一部用文字难以描述的诗篇,又是一幅用眼睛看不见的图画,现在就让贝多芬那优美动人的乐曲带着泥土的芳香和大自然的回响,伴随着我们的脚步漫游那恬静的田园风光吧!

在一个散发着花香和弥漫着薄雾的春晨,清爽而湿润的空气,漂浮在一片白桦林里,一阵几乎感觉不出的微风吹过,轻轻地抖动着缀满露珠的树叶,随着苏醒的小鸟清丽的欢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