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原创《12.诗经二首》教学设计教案(部编本八下语文)
免费下载原创《12.诗经二首》教学设计教案(部编本八下语文)第2页

  寻找恋人的行动,然而主人公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过动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来。

  形象可感。作品虽未刻意刻画恋爱双方的形象。但主人公的执着、"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

  余音绕梁。诗只写寻求之难,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结果如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2)意境美体现在多重叠合的架构。

  ①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幻化而生,难分难解。

  ②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浑然一体。

  ③诗人的执着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界浑然为一。

  ④"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

  (3)朦胧美体现在写法和模糊的意象。

  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是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

之感。

  小结

  《蒹葭》诗的丰富美感,我们可以作多重解读。正如《人间词话》所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对这首诗进行赏析,欣赏它的意境美、语言美是本文学习的一大难点,欣赏并学习重章叠咏形式更是本文学习的一大难点,设计这一环节就是为了让学生欣赏本诗的语言美、意境美,欣赏并学习重章叠咏这样的形式。

  可参考【微教案】《诗经的艺术风格》

  2.《关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风格和表现手法相同吗?

  学生讨论明确:

  《关雎》一诗重在"叙事",可以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蒹葭》没有一个明确的故事,只选一个场景,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蒹葭》比《关雎》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突出。"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比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可参考【微教案】《诗经的艺术风格》

  四、总结拓展

  1.背诵这首诗歌。

可参考【背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