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 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 > 第五单元第15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 > 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 > 第五单元第15课教学设计第2页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黄埔军校"吗?你知道我军曾有哪些著名将领出自黄埔军校吗?教师出示黄埔军校图片:

我军曾有大批将领出自黄埔军校,比如陈赓、左权、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等,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它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埔军校,了解那段历史。 教学目标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 国共合作的现实原因

找一生朗读教材70页第一节,大家思考:中共三大召开时间及内容,国共为什么能够实现第一次合作?

学生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并明确:

中共三大 时间 1923年6月

主要内容 1、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3、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两党之所以能够合作:

1) 共产党方面: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后意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2) 国民党方面: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失败后,孙中山深感必须改组国民党,注入新鲜血液

所以,反帝反封建的共同目标让国共兄弟联手!

2、国共合作开始的标志--国民党一大

阅读教材70页第二段,提炼国民党一大召开概况。

孙中山等走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教师强调:新三民主义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进行的明确,因此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1、 黄埔军校的创建

教师再次出示:《黄埔军校旧址大门》,并指导学生结合教材,提炼有关黄埔军校的信息。

学生回答:

回答一: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起来的。

回答二:1924年5月创办,地点在广州

回答三: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

回答四: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教学目标二:北伐胜利进军

1、 教师播放《北伐战争》视频并指导学生结合教材阅读及《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完成下表

北伐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北伐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总指挥 蒋介石 主战场 湖南、湖北 重要战役 汀泗桥之战、贺胜桥之战

北伐路线 ①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南京

②福建--浙江--上海 2、 北伐军所向披靡,哪一支队伍被誉为"铁军"?为什么?

学生回答:

叶挺所率领的独立团,所向披靡,屡破强敌,因此为称之为"铁军"。主要有汀泗桥之战、贺胜桥之战,打败吴佩孚主力。

3、深入思考:

教师提问:北伐军只用了短短半年的时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为什么在短期内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1)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为北伐提供了坚强的领导。

2)作战方针正确(先攻吴再打孙)是北伐胜利进军的重要保证。

3)官兵英勇奋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4)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持,是北伐胜利的基础。

5)黄埔军校的人才储备。

4、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阅读教材73页第二段,概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情况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北伐的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教学目标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 指导学生阅读读教材73页第三、四段到74页第一段,思考: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原因有哪些?

(2)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制造了那些事件?其危害是什么?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留下了哪些深刻的教训?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得出危害和教训:

危害:第一次国内革命失败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党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2、归纳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时间、地点、人物、性质和统一全国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年4月在南京由蒋介石建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拓展延伸:

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北伐战争虽然打垮了旧军阀,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又出现。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