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讲义:必修二 第七单元 第2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讲义:必修二 第七单元 第2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5页

  

  [解读]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和进步共存。如:觉慧反对鸣凤叫自己少爷,希望娶鸣凤为妻等,反映出当时出现了自由平等的新思想,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另外鸣凤被老爷赐婚,无奈选择自杀,说明当时封建礼教根深蒂固,反映出人们的守旧和社会的保守。

  [史论形成] 

  1.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习俗变迁的原因

  (1)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把西方的生活方式移植到了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这种影响是西方国家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客观的,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2)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为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奠定了经济基础。

  (3)近现代革命思潮的兴起与思想解放运动。近代中国先进人士的倡导,如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号召"断发易服",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解放等,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4)历届政府的重视与提倡。如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民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将实现全面小康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2.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从地域看 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向内地和市镇推进,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