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新设计大一轮岳麓版讲义: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2讲 Word版含答案
2020版高考历史新设计大一轮岳麓版讲义: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2讲 Word版含答案第5页

信息提取:范进从20岁到54岁,整整考了35年,最终考取了功名。"范进中举"深刻揭露了明清科举制度的黑暗和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束缚。

探究1 解读重要"历史概念"

1.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是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沿用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王先谦在《汉书补注》中记载:"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说明三省六部制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把相权"一分为三",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牵制和监督,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又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既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加强了皇权与中央集权,削弱了相权。

2.察举与征辟制

(1)察举制:是一种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先由皇帝下诏,令三公九卿、地方郡守等高级官吏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各地品德高尚、才干出众、学识渊博的平民或下级官吏推荐给朝廷,由朝廷直接任官,或经过某种形式的考核、面试(直至皇帝亲自策问)择优录用。被察举的对象主要是官府官吏和各级学校的学生。察举科目包括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明经、尤异等。这为被举者提供了公平竞争的舞台,使真正优秀的人才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2)征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在汉代的选官制度中,征辟作为一种自上而下选任官吏的制度,地位仅次于察举。

1.(2018·课标全国Ⅱ,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