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1第2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2课时) 学案(1)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1第2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2课时) 学案(1)第2页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SO4+BaCl2===BaSO4↓+2KCl。

(3)实验结论:硫酸钡是难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4)检验方法:取少量待测液,先加入过量稀盐酸,无现象后再滴加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含有SO。

【自主思考】

1.检验溶液中的Cl-时为什么要加入稀HNO3?

提示 加入稀硝酸的目的是为排除CO等离子的干扰,因为这些离子也能与Ag+生成白色沉淀,只是这些沉淀能溶于稀硝酸。

2.检验溶液中的SO时,为什么要用稀盐酸?

提示 加稀HCl是为了排除CO、Ag+等离子的干扰。

二、焰色反应

1.焰色反应: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的火焰都会呈现特殊颜色。

2.实验操作

(1)"烧":将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放在酒精灯外焰灼烧至与火焰原来颜色一致时为止。

(2)"蘸":用铂丝蘸取试样。

(3)"烧":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观察钾的火焰颜色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

(4)"洗":用稀盐酸洗净铂丝,并在外焰灼烧至与火焰原来颜色一致时,再检验下一个试样。

3.几种金属的焰色:钠:黄色;钾: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等。

【自主思考】

3.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在做钾及其化合物的焰色反应的实验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提示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4.若观察到颜色呈黄色,能不能说该溶液是钠盐?能不能说有钠元素没有钾元素?

提示 不能,只能说明含有钠元素,不一定是钠盐也可能是碱;不能,钾元素的紫色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看,否则钠元素的黄色会掩盖钾元素的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