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岳麓版)
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岳麓版)第4页

 意义:互联网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为人类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源,是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显著标志。

2.知识经济的出现

背景:①20世纪60年代以后,传统工业导致能源危机和全球生态危机,发展陷入困境。②人类开始反省工业文明的种种弊端,迫切需要建立一种能源消耗低,技术含量高的经济。③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这种经济的出现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对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大作用。

出现和发展:①20世纪90年代,以知识为基础,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知识经济在美国首先出现。②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以信息产业为主导,基于信息、知识和智力的信息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主要成分。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得到全面发展,信息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部门。当时美国率先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也纷纷提出了激励政策,加速建设"信息高速公路"。

4.知识和信息对社会的影响: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速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以及学习和思维方式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

  ①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依靠科技进步,而不是高资源、高投入来促进经济增长。

  ②对时代的影响:当代社会生产力已经从以物质能量为主转换到以信息知识和技术为主,从工业经济转到知识经济,从读写为主的时代转到以视听为主的时代(即虚拟时代、数字时代)。

  ③对教育方式的影响。教育投资的重心将由物质资源转向信息资源,教学方式将由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为多样化的网络授课,多种媒体功能的优势将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④对生活方式的影响:信息作为最有效、最有价值的资源,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

  ⑤促进了人们观念的变化:加强学习,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工作技能。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建国以来的重大技成就

1.科技战略的发展:①建国之初,成立中国科学院,郭沫若任院长。当时制定了科学发展的远景规划,以发展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②"文革"后,1978年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邓小平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科学的春天来到。③1985年科技体制改革开始,推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同时国家制定、实施了"863计划"、"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成就瞩目。④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2.重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