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岳麓版)
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岳麓版)第3页

 提出及内容:①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光速不变原理;1916年,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最终形式。②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还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③广义相对论指出:空间和时间不可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空间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分布。

历史意义: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即: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时空变化的联系性,树立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这一理论被后人誉为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2.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20世纪初)

背景: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和放射性的发现。②实验表明微观粒子的运动不能用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进行描述。

提出和发展: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宣告量子论的诞生。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量子理论,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原子的量子理论。在这个基础上,一门新的物理学分支--量子力学建立起来。

历史意义:在量子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极大地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科学的发展。同时,也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了微观世界。

3.相对论和量子论确立的影响

  ①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确立是物理学革命的高潮,以物理学革命为先导,带动了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学等学科的理论也都发生了革命性的突破。②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结合形成原子核物理学,指导制造原子弹、氢弹和建立核电站。③量子力学还为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和激光技术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互联网的诞生

背景:①20世纪4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②20世纪中叶信息科学技术革命开始,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③60年代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加紧对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产生发展:①互联网是超大规模的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组成的信息与服务共享的网络。1969年,国际互联网(Internet,即因特网)首先在美国诞生了。②90年代以后,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Worid Wide Wed,即万维网),成为一个成熟与稳定的巨大信息源。1995年被称为"国际网络年"。

特点:界面直观、声像兼备、链接灵活、高速传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