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总复习历史学案练案一体化: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民版必修1)
2011高考总复习历史学案练案一体化: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民版必修1)第4页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

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

变革的影响;概述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

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

利的伟大意义。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

诞生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

的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

与北伐战争。 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

据地的建立、土地革命、

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土

地改革,解放战争胜利。

类别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相

点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 反帝反封建 斗争对象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不

点 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三民主义 最终前途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革命纲领 有彻底的革命纲领 没有彻底的革命纲领 群众基础 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不敢发动人民群众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温馨提醒: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在性质上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但是由于领导阶级不同,其革命前途不一样。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哪两次历史性的转变?从中吸取了怎样的教训,从根本上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中国革命有什么意义?

(1)两次历史性转变:第一次是由大革命失败后到土地革命的兴起,第二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①第一次历史性转变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通过武装起义、八七会议等拉开了转变的序幕,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并在理论和实践上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1930年,根据地的发展和红军的扩大,标志着第一次历史性转变的完成。

②第二次历史性转变,开始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到1935年遵义会议,中国革命开始在正确路线的指导下转危为安。长征结束后毛泽东发表一系列文章,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还根据当时中国国情,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七七事变后,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不断壮大,从而胜利完成了第二次历史性转变。

(2)从两次失败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从实践中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

(3)意义:两次转变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开始了新局面,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