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学案第2页

知识点三 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时间:1990年。

2.目的: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3.条件:依靠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

4.影响: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知识点四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2.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

考点一 经济特区与沿海经济开放区

  【例1】 1984年珠江三角洲被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它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起的作用有(  )

  ①是中国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桥梁和窗口,出口创汇的基地 ②有助于吸收国外资金和学习先进技术 ③更好地借鉴国外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经验,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④摆脱周边落后县市的制约,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剖析】 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进行解答。对外开放的目的就是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各地间的联系。应该通过沿海经济开放区带动周边落后县市的发展,而不是孤立于周边落后县市,④的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 A

考点二 新时期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

  【例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回答下列问题。

1980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空间的扩展,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