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教案:1.3 区域发展差异 教案1
2019-2020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教案:1.3 区域发展差异  教案1第2页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地理和高一必修1,必修2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些中国地理区域的基础,掌握了一些区域分析的方法,学会了一定的地理规律,绝大部分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地理的兴趣.只要加以引导,能力将会获得巨大的提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展示冬季一月份:昆明世博会各国花卉展区的图片和哈尔滨周围的景观图片。

  (学生思考):

  为什么冬季一月份我国昆明和哈尔滨的景观有很大差异,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新课推进):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由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发展差异.主要有东、中、西部的差异和南、北方的差异.那么同学们知道东、中、西部地区是怎样划分的吗?

一、东中西部的差异

  板书:

  1:划分依据:

  (活动探究):

  2: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多媒体展示我国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比较图)并指导学生的读图方法:强调图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横、纵坐标的含义、图例。

  (教师引导):该图显示了近几年三个经济地带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几年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都较快,但也存在着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经济水平高,增长速度快;中部次之,西部经济水平低,增长也最慢。

  板书:

 ①:总体差异及形成原因:

  (探究活动):活动1

(教师展示,学生读图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图"并思考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