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 第2课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教案
人民版必修一 第2课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教案第2页

 (4)国际斗争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复杂的国际斗争特别是五六十年代中苏关系的恶化造成国家政治生活的混乱,这也是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外部因素。

 经过:

(1)导火线:

  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捕风捉影地把吴晗于1960年写成的剧本,同1961年才出现的单干风、翻案风联系起来,公开点名批评北京市政府负责人,这件事成为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导火线。其实,其批判的矛头不仅指向一个人,一个剧本,而是一场政治风暴的前奏,充满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意味。

(2)全面发动

  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五一六通知),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这两个文件集中体现了"左"的方针,反映了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观点,成为了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此后,陈伯达、康生、江青、张春桥一伙控制的中央文革小组成为文革的实际指挥部。

(3)红卫兵运动

  毛泽东点燃文化大革命烈焰的一个重大措施,就是支持青年学生,让他们到全国各地去"煽文化革命之风,点文化革命之火",也就是红卫兵运动。早在1966年6月初,北京一些中学就出现了红卫兵组织,他们给毛泽东写信,毛泽东充分肯定红卫兵的"造反有理精神"。在那个个人崇拜狂热的年代里,领袖的支持就是行动的号令,红卫兵运动一下子就在神州大地上兴起了,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先后11次接见了来自全国的红卫兵和群众1100多万人,林彪一再做煽动性的讲话。就这样,红卫兵运动也由最初的"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扩展到向社会。

(4)全面夺权

  红卫兵的狂热悲哀地被中央的一些阴谋家所利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各地的反动分子展开了全面夺权。1967年1月,由张春桥策划、以王洪文为首的上海一批造反派组织,夺取了上海市委党政各级领导权,即所谓的"一月革命"。毛泽东对此表示支持,毛泽东的支持助长了造反派的嚣张气焰。林彪、江青等利用毛泽东的权威,在全国煽动"踢开党委闹革命",夺权大风暴席卷大江南北,派系斗争此起彼伏,全国陷入空前的大混乱中。

  到1968、9,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先后建立起新的权利机关--革命委员会,形成了党政合一、政企合一的一元化领导体制,这实际上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

 恶果

①全国各地革命委员会的建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它集党政军和立法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党政合一,政企合一,专制独裁!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③疯狂的红卫兵运动和个人崇拜,严重冲击了民主制度,造成社会动荡不安。

④公民的基本权利遭到肆意践踏,国家根本大法--共和国宪法遭到破坏,民主与法制荡然无存。

过渡:有一句话说,当你在为失去月亮而懊悔的时候,你也会失去星星。正如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一样,一个国家的发展也会遭受某些挫折和困难。我们说,跌倒了不要紧,重要的是要爬起来,总结经验教训,昂首前进,只有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有希望。那么我们回顾一下这场悲剧,我们得出一个什么教训呢?假设当时的民主法制非常健全,人人都受法律约束,按法律办事,还会发生这场动乱吗?(不会)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那么文革后我们国家又是怎样健全法制的呢?下面我们学习--历史的伟大转折

二、历史的伟大转折

  1976、10,中共中央采取了断然措施,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但是,文革结束以后,我们国家是不是马上就能迅速的健康地发展了呢?(不能)由于当时没有能够及时在根本思想上清理"左"倾错误,因此,党和国家的政治工作一度处于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找不到前进的突破口。

(为了彻底清理左倾错误,轻装前进,我们党召开了一次具有重大转折性的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2、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会上,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提出两大主张: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问题。二是针对文革民主法制被践踏的现象,提出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邓小平的这个报告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是中国的重大历史关头的一篇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实际也就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