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创新历史人教版必修2讲义:第四单元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
2019新创新历史人教版必修2讲义:第四单元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3.调整

  (1)周恩来:1971年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2)邓小平:1975年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使国民经济呈现回升状态。

  

  ①[辨析] 土地改革运动(1950~1952年)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集体公有制。

  

  [点拨]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让农民和手工业者走以合作社为组织形式的集体化道路,是变私有制为公有制,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因此也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辨析] 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社会是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

  

  ②[思考] 该图反映了什么事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提示:"大跃进"。"左"倾错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挫。

  

  [辨析] "大跃进"运动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运动涉及生产关系方面。"大跃进"运动片面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生产建设的高速度,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片面变革生产关系,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③[点拨] "文化大革命"偏离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给经济建设带来极大破坏。

  

[小结] 本课知识可归纳为"一、三、四、四"。一条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