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苏教版数学《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设计教案免费下载
原创苏教版数学《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设计教案免费下载第5页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是方程?

3、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8-x=3 20+30=50

5+x>9 y-16=54

二、教学新授

㈠教学例3

1、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

2、出示例3第一幅图。

⑴问:怎样在天平两边增加砝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⑷你能写出等式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

( 板书:50+10=50+10

    50+a=50+a)

3、启发:比较这两幅天平图和相应的两个等式,想一想,第二个等式与第一个等式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4、观察下图,先填一填,再说说你的发现。

⑴问:你能分别说一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

5、通过上面四组天平图,你有什么发现?

㈡教学试一试:根据等式的性质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

㈢教学例4

1、出示例4的天平图。

问:你能根据天平图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2、启发:怎样才能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呢?

4、讲解:求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时,要先写"解",表示下面的过程是求未知数x的值的过程;再在方程两边都减去10,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写出这个过程时,要注意把等号对齐。

5、问:x=40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我们可以通过检验来判断:把x=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6、问:如果等式的左、右两边相等,说明了什么?如果不相等呢?

㈣完成"练一练"

1、第1题:解方程。

2、第2题:看图填空。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 3

在括号里找出方程的解,并在下面画横线。

2、"练习一" 4

解方程,并检验。

3、"练习一" 5

看图列方程并解答。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补充习题》上的相关练习。

2、指名口答。

4、指名口答,并说说为什么?

⑵学生讨论。

⑶交流:①左右两边都加上10克的砝码;②左右两边都加上同样重的砝码,比如a。

学生交流。

生:第二个等式中的a可表示任何数。相同的地方是左右增加的一样多,等式仍然成立。

⑵学生联系天平保持平衡的过程说一说,等式怎样变化,结果是等式。交流后填一填。

⑶校对。

生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⑴学生看清题意后独立填写。

⑵交流,说说根据。

生:X+10=50

3、小组讨论,交流: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把方程两边都减去10,左边只剩下x。

7、学生检验:

40+10=50

x=40是正确的。

⑴独立解方程,指名板演。

⑵交流:用规范的格式写解方程的过程。

⑴同桌交流:天平上各有几个什么水果?

⑵根据天平左右平衡的关系填空。

⑶交流。

⑴学生独立完成。

⑵交流:你是怎样找出方程的解的。

⑴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⑵根据学生的板演情况作出指导。

⑴看图,说说图意。

⑵列方程解答,指名板演。

⑶校对指导。

复习等式与方程的意义不仅是对旧知识的巩固,也是新知建构的必要基础。

  教学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这个环节通过四组天平图让学生探索并理解等式的性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题作用,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讨论等多种方法获取新知。

  

  

  

  

  

  

  

  

  学生创造性地发挥数学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于学生第一次学习解方程,而且解方程的过程与学生以前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过程有加大的差别,这里以"扶"为主。

  

  

  

  引导学生尝试练习,帮助掌握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以及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有利于加深对等式的性质的理解,突出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关键步骤。

  

  

  

  

  

  

  

  

  

  

  

  该题帮助学生加深对等式的性质的理解,掌握解方程的关键步骤。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授后小记:

授课日期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