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1.2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二课时)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1.2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二课时)第2页

  ⑷按震中距分:

类型 远震 近震 地方震 震中距 大于1000千米 100-1000千米 100千米内   5、造成的影响

  阅读通过阅读,了解我国地震烈度的划分,了解地震造成的影响。

  6、地震灾害的特点: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社会影响深远、降御难度大。

  7、地震带:地震多分布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呈带状分布。

  ⑴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全长2万多千米,集中了世界15%的地震,主要是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

  ⑵环太平洋地震带: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交界处及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集中了世界上80%的地震,包括大量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几乎所有的深源地震和全球大部分的特大地震。

  地震、火山活动在空间分布上基本一致,因为二者都是地壳活动的产物,都是循着现在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带云集,呈带状分布。

  

  (二)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1)概念、成因:

  ⑵发生条件: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

  ⑶多发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⑷影响强度的因素:滑坡体位置(高)、体积(大),强度(高)。

  ⑸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学习方法] 滑坡灾害多发区的原因分析:

  自然原因:⑴地形条件:地势起伏大的山地丘陵;⑵物质条件:物质破碎,多断裂;⑶植被条件:差。

人为原因:⑴增加了地势的起伏;⑵堆放大量碎屑物质;⑶破坏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