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1.2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二课时)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1.2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二课时)第3页

  2、泥石流

  ⑴概念: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⑵特征--突发性特征:表现为一是突然爆发的液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而下;二是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漫流堆积。

  ⑶发生条件:

  ①地形陡峻;②有丰富的松散物质;③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⑷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学习方法] 如何判断泥石流多发的地区

⑴地形--陡峻的山地,沟深坡陡;⑵物质--松散:一是风化、侵蚀作用,二是地震造成的破碎,三是人类排放的废渣;⑶大量水流--短时间内;⑷植被--差。

[背景知识] 诱发泥石流的人类活动

  ①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不合理的开挖;②弃土、弃渣的堆放;③乱砍滥伐,山坡失去植被保护,加重水土流失。

[思考P13]

  1、震级是反映地震本身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是一定的,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能;而烈度是反映地面实际受影响的程度,它与震级大小、地质构造、震源深度、震中距、建筑物等有关,所以一次地震 有多个烈度。

  2、通过列举实例,说明人类活动的加剧,日渐成为地质灾害的重要诱因。人类活动包括采矿、工程开挖、蓄水排水、堆填加载、乱砍滥伐等,这些活动破坏了斜坡的稳定条件,或者增加了灾害发生的物质条件,增加了灾害发生的可能和强度。

  3、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地质地貌背景(包括地形地貌、新构造运动的强度和方式、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类型、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等);水文气象条件(包括降水量、降水强度和流速);植被发育程度;人类活动强度。因此,断裂构造发育、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剧烈、岩层风化破碎、山体失稳、不良地质现象密集、正负地形高差悬殊、山高谷深、坡陡流急、气候干湿季分明、降雨集中并多局地暴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现代冰川(尤其是海洋性冰川)盘踞的高山地区,人类不合理活动频繁的山区,都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阅读P13

[归纳比较]滑坡与泥石流的区分方法

相同点 不同点 ①主要发生在山地地区;

②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

③人类活动可诱使其发生;

④破坏力极强。 ①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不同,泥石流

是松散物,体积小。

②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水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