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新人教版第2页

主 力 学 生 口 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6.教师提问: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提示: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处于被列强宰割的地位。

  

  

  

  1.教师讲述: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1919年6月,五四运动从北京扩大到上海。

  2.出示图片和材料:

  材料一 "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工人罢工

  材料二 "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 --商人罢市

  材料三 图为上海商人罢市游行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和相关图片,归纳五四运动的的转折点、中心变化、主力变化等。

  提示:

五四运动的扩大 转折点 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时 间 1919年6月 地 点 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主 力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胜利表现 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4.教师提问: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

  提示:除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5.问题思考: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

  6.教师总结:五四运动中所提出的惩办国贼、拒签条约的直接目标至此实现,这是运动取得的重要成果。但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教师讲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主要从运动的性质、主力、领导阶级和影响四个方面来阐述。

  2.材料展示: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再次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