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课程学案导学专题十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人教版)
历史:新课程学案导学专题十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人教版)第2页

⑵国家实行 的政策,温饱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统购统销)

⑶改革开放以来,

(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

2、表现:

⑴衣

⑵住

⑶食

⑷风俗习惯

(从单调走向五彩缤纷,从单一的款式走向多元化;改善,安居工程;基本解决温饱,菜篮子工程;取缔丑陋现象,制定婚姻法,双休日、休闲、环保等新风尚逐渐形成)

二、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1.中国铁路的诞生

(1) 诞生:

(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从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不久被拆毁。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2)发展:到辛亥革命前夕

(已陆续修建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2.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过程.

(1)19世纪70年代,

(丹麦的电报公司未经清政府的同意,擅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并建立第一个电报机房。随后,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从此,清政府开始在各省架设有线电报线路。到甲午战争前夕,除西藏等少数几个地区外,大多数省份和重要商业城市都架设了电报线路,形成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

(2)20世纪初,

(上海崇明还装置无线电台,并设无线电报局。后来,无线电台也在各地陆续开设。)

(3)19世纪80年代,

(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清政府至20世纪初才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4)新中国成立后,加大了电讯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以北京为中心、沟通各个省市的全国通讯网络。到2000年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