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教案(1)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教案(1)第3页

政治 二府三司制,加强中央集权;科举制日益完善 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宋词在民间兴起,描绘市井生活的风俗画成为画坛亮点;政治上的重文轻武使士这一阶层尤为活跃,儒学有了突破性发展--理学产生 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海外贸易较发达;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文化 理学产生,宋词、风俗画兴起,印刷术 六、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1)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发达。

(2)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大城市中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晓市"等形成并发展。

(3)商业交通发达,水上和陆上商运十分兴盛,长途贩运发达。

(4)自汉代以来,各朝代都出现了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会。

(5)商人群体活跃。汉代商人就已成为社会交往活动中最活跃的人群之一,到明清时期,则出现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如晋商、徽商等。

(6)商业地位低下。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易误辨析] "市""草市""夜市""晓市"

  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草市"主要是指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夜市"冲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晓市"即早市,也冲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