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1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1第4页

  周恩来在会上所表现出的宽阔的政治家的胸怀和高超的斗争艺术,给与会者及国际社会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使新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初露锋芒。

(5)意义: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亚非万隆会议:

(1)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二战后,一大批亚洲国家摆脱了长期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政治独立。如中朝人民抗美战争和印度支那人民抗法战争的胜利;北非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突尼斯爆发了反帝武装斗争,撒哈拉以南非洲很多国家的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展开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群众运动,黑暗的非洲大陆出现了民族解放的曙光。

(2)召开:⊙时间:1955年4月 ⊙地点:印尼的万隆 ⊙参会国:亚、非29国的首脑或代表

(3)内容:①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②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及理解

  1955年4月18日,代表了世界人口将近三分之二的29个亚非国家代表,第一次在没有任何西方殖民主义国家代表参加的情况下,聚首万隆举行了七天紧张的亚非会议。会议中,周恩来总理三次力挽狂澜。

  理解:"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坚决反对殖民霸权的斗争。

  "异":指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存在差异。

  "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过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

  (4)意义:①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着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②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③倡导的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建立友好、团结和合作关系,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的"万隆精神",在会议结束后日益深入人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课堂小结: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帝国主义在华不平等条约特权,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开拓出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新中国开始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国际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