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教学《第十八章:电功率》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免费下载教学《第十八章:电功率》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2页

(2)照明电路中的导电一般情况下发热不明显,为什么在短路和电路中接入太多的用电器时,发热过多甚至引起火灾呢?

归纳问题: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

3.合作探究:

(1) 猜想假设:

小组讨论: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的多少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1:与电流有关,电流越大,导体发热越多。

(例如:通过灯泡的电流越大,灯泡越亮,发热越多。)

猜想2:与电阻有关:电阻越大,导体发热越多。

(例如:电炉与导线串联,电流一样,电炉丝电阻大,发热多。)

猜想3:与通电时间有关,时间越长,导体发热越多。

(例如:电热水器通电时间越长,水温升的越高。)

猜想4:与电压有关,电压越高,导体发热越多。

(例如:灯泡两端的电压越高,灯泡越亮,发热越多。)

猜想5:与电功率有关,电功率越大,导体发热越多。

(例如:1000W的电饭锅比500W的电饭锅煮饭快。)

确定探究方向:在以上众多的猜想中,哪些猜想可以合并在一起?

(U=IR、P=UI,故将猜想4与猜想5合并到猜想1与猜想2.)

小结:猜想1:与电流有关,电流越大,导体发热越多。

   猜想2:与电阻有关:电阻越大,导体发热越多。

   猜想3:与通电时间有关,时间越长,导体发热越多。

(2) 设计实验:

1)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的多少可能与电流的大小、导体的电阻、通电的时间等因素有关,那么,我们如何进行研究呢?采用什么研究方法?

a. 教师点拨:控制变量法的三个要点:

研究什么与什么的关系?

控制什么?怎么控制?

改变什么?怎么改变?

b. 学生思考:(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研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控制什么因素?如何控制?改变什么因素?如何改变?

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控制什么因素?如何控制?改变什么因素?如何改变?

研究电热与时间的关系:控制什么因素?如何控制?改变什么因素?如何改变?

c. 电路设计:这里有电源、开关、导线、电阻丝三根(R1=4Ω, R2=4Ω, R3=2Ω)、你能根据刚才的讨论设计一个电路,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吗?(画出电路图,并说明设计的理由。)

2)如何观察,比较导体发热的多少?采用什么研究方法?

a. 教师点拨:

转换法--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例:可以通过敲动音叉所引起的乒乓球的弹开来说明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等。

b. 学生讨论:用那些方法可以反映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的多少?

c. 方法介绍:(以下方法都是平时习题中会经常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