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案3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案3第4页

企业的兴起,起到了刺激和示范作用;同时,中国逐渐变成外国资本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的过程,加速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这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兴起提供了必要的市场和劳动力等条件。

  请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早期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工业有哪些?它们在地理分布上有何特点?为什么?

学生:有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主要分布于沿海和长江流域的大中城市。原因:1.这些地区较早开埠通商,人们思想开放,科技文化水平相对较高。2.这些地区受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早,自然经济在分解过程中形成了消费市场和商品市场。3.沿海和长江流域大中城市人口集中,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市场大。4.对外联系便捷,便于海外贸易。

教师: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为什么能获得初步发展?初步发展的表现在哪里?

学生:一是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后,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奖励工商;二是20世纪初中国人民掀起的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表现是:甲午战争前后,社会上兴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涌现出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一批实业家。20世纪初,出现了又-个兴办实业的高潮,棉纺织业、面粉加工业等发展尤为迅速。

教师:张謇,字季直,江苏南通人。1894年考中状元。甲午中日战争成为他人生道路上的分水岭,深重的民族危机最终促使他毅然放弃传统的仕宦之途。从1895年起,他在南通先后创办了大生纺织公司、垦牧公司等一批实业。但他的实业救国之路布满荆棘。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有哪些?

教师:①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③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归纳总结】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逐步扩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冲击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的同时,使中国越来越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清政府力求改变现状,进而开展洋务运动,不仅兴办军工和民用企业,同时又促使中国民族工业出现并缓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