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一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一课时)第2页

李大钊同志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英勇奋斗了一生。最后献出了他的宝贵生命。他牺牲时,年仅三十八岁!

三、走进"回忆",了解被捕、

1、请你再一次走进十六年前的回忆,我们先来学习父亲被捕前这部分,找一找哪些语句深深打动了你?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①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父亲在干什么呢?(忙碌,早出晚归,日夜不停地忘我工作。)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②为什么父亲要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联系第6自然段,点名写法:照应)

③从父亲早出晚归,日夜不停地忘我工作,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你读出了什么?(时局紧张,不顾生命安危)

④这就是我的父亲,一起再读读这段话。

2、找一找还有哪些语句深深打动了你?

出示: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①"我哪能离开呢?"是什么意思? 离开意味着什么?不离开又意味着什么?

②在生与死的抉择中,父亲选择了什么?这又让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啊?

③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

④是啊,我哪能离开呢?从这段话的写法上,你有什么发现呢?(反问)

⑤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意志坚决,置生死于度外)

⑥既然这两个反问句更写出父亲的坚决,那么这样写行吗?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哪能离开呢?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不行,缺少层次,递进)

⑦体会得真好,那该怎么读呢?自己先试试。

⑧这就是层层递进啊,我哪能离开呢,让我们捧起书,一起再读一读。

3、我哪能离开呢,父亲依然不顾安危工作着,依然,引读: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依然工作着,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出示: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①同学们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敌人的气势汹汹,杀气腾腾,有备而来,全副武装)

②父亲面对这一群气势汹汹,杀气腾腾,全副武装,有备而来的魔鬼,父亲是怎样做的?请你找一找。

③出示: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④哪一词印入了你的眼帘?

⑤"严峻"。父亲这严峻态度仿佛在告诉他们什么?让我走进父亲的内心,自己再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