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一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一课时)第4页

三、创设情境,升华情感,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表达方式。

1、出示课件,(李大钊临刑前的一张照片,并配上了音乐)教师激情述说:"1927年4月28日,这是一个春天的下午,李大钊与另外19位年轻的革命者一起走向了刑场。他们的青春本来应该像春花一样灿烂,而此刻他们面对的是两台巨大而阴森的绞刑架。大钊先生深情地望了一眼亲人和同志,然后头也不会的第一个走上了绞架,"神色未变,从容就死"。他牺牲时还不到38岁。

2、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气什么关系?你从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中体会到什么?

3、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4、教师引导讨论并总结:

这篇课文是回忆录,开头提出16年前的1927年4月28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个日子就是4月28日。这样首尾呼应,突出了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5、找出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答出:

课文的结尾与句子(1)照应。"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与句子(2)照应。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与句子(3)照应。。

四、读写结合,抒发情感。

1、结合李大钊牺牲87年纪念活动,创设情境,读写结合。

2、师生共同交流自己的感受

板书:

13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坚决地说忠于革命

被捕时:不慌不忙视死如归

被捕后:瞅了瞅 没说坚贞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