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教案免费下载
七上语文《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教案免费下载第3页

  (2)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

  环境描写,从餐具、地板、猎枪、炉子、热汤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牧羊人"生活井井有条,做事认真。

  教师小结:

  牧羊人是一个心存善念、勤劳能干、吃苦耐劳,甘为他人奉献的人。

  (3)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了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

  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写出"牧羊人"选橡子时一丝不苟的态度,生怕有一颗发不了芽,与下文种橡子时的"轻轻地放""仔细地盖"相照应,也为下文橡树长大成林作了铺垫。

  (4)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

  不让我帮他挑选橡子,一是因为我是借宿的客人,是对我的关照,更主要的是怕我挑选的橡子不够好,担心种下后不能发芽生长。

  (5)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运用动作描写,"轻轻地放""仔细地盖"生动传神地写出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种树的认真,也蕴含着我对"牧羊人"的敬佩。

  6.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这句话的含义。

  "毁灭"指一战二战给人们和环境带来的灾难,"创造"指"牧羊人"植树使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含蓄地表明作者对战争的批判,对牧羊人植树深切地赞美之情。

  7.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地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予丰厚的回馈,人类的可悲命运会被最终改变。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牧羊人的崇高品质,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第二部分(第2~20自然段):写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突出了高原上的变化。

第三部分(第21自然段):高度评价牧羊人无私而善良的举动,抒发敬佩之情。呼应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