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教案免费下载
七上语文《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教案免费下载第2页

  本文记叙了"牧羊人" 用双手和毅力将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阿尔卑斯山荒芜之地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田园的故事。

  2.根据课文内容,梳理情节。

  (1)1913年6月,我第一次到这里旅行,看到荒凉的景象,在我找水时,邂逅了牧羊人,并在他的小屋留宿,知道了他的故事。

  (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得知"牧羊人"改牧羊为养蜂,除橡树外还种了山毛榉、白桦树,我看到了溪水。

  (3)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老人,这里重新充满生机,变得富饶。

  

  1.读课文,感悟作者的写作情感,把握朗读情感。

  (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先在组内展示,推举优秀组员班内展读。)

  2.文章开头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照应了这句话?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艾力泽·布菲种了多少年的树?

  文中"1913年""1920年""1945年",从前至后整整三十多年时间,表明时间之长;而对牧羊人几十年植树造林的关注,则表明了作者对他的深深敬佩和感动。共种了35年。从1910年到1945年。

  3.课文第二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滋润、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

  4."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这几句话表现了牧羊人怎样的品格?

  高尚无私,种树纯粹是为了拯救大地,而不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财富。

  5.找出表现人物品格或性格的内容,概括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在我眼里,他就像是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牧羊人"比作"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在处境非常困难时遇到"牧羊人"的欣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