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音乐与影视艺术(新人教版)
必修3:音乐与影视艺术(新人教版)第4页

   二战前后爵士乐和摇滚乐的流行反映了信息时代青少年一带的情绪追求;70年代以来的流行音乐的商业化、即时性等反映了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当代音乐的大众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反映了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影响下各国各地区之间文化交往的频繁。

【延伸拓展】

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同时又是一位音乐家,他曾写过许多论述音乐的随笔,我们可以在论语中看到他对音乐的一些评论。孔子在古琴方面的造诣很高,他能自己作曲,并把悲哀与欢乐付诸琴韵之中。孔子把琴艺亲自传授给弟子,在他的三千弟子中,通六艺者就达七十二人。他的教学内容,可称为"诗、书、礼、乐"。"礼"是谓理天地阴阳之秩序,"乐"即取得和谐。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他提倡的是以音乐来提高品德。另一方面,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多为舞乐,即融诗、舞、音乐于一体,与今天的舞蹈是完全不同的。但我们总感觉中国的音乐和舞蹈艺术表演似乎不如西方动人心弦,请你谈谈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中国古代音乐创作与道德情感教育密切联系起来,因而具有一种内化自省的艺术力量。今天的音乐经历了一个全盘否定到全盘西化再到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创作过程,尤其是在音乐与道德艺术的关系上,已经没有了过去的传统,更多地是反映多元化的心态的音乐传播很快,甚至个性化的音乐中还存在着不健康甚至低级庸俗的成份,音乐成为宣泄喜怒哀乐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当然民族音乐的特色仍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但总体不如西方音乐动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