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1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1 教案第2页

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一化:工业化(经济建设);三改:三大改造(社会改造))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

(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3)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飞跃,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相互关联,不可分割,被誉为"一体两翼"。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1953--1957)

(1)内容:一化三改。一化:工业化。 我国当时工业化(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形成这个特点?

(2)、特点: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地域集中于东北;③以总路线为指导,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生产力)和改造(改革生产关系)并举;④是贯彻执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大步骤。

"一五"计划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练习上)

(1)历史因素:我国重工业基础尤其薄弱,亟待发展。

(2)现实需要: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3)苏联经验:苏联的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经济关系: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地域集中于东北的原因:(1)东北是中国工业基础最好的地区。(2)日本在东北修了许多铁路,交通便利。(3)东北资源丰富。(4)地理位置优越:邻近苏联,便于接纳苏联的援助;美国不敢轰炸东北。

(3)、一五计划的意义: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