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蒲柳人家》教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第8课:蒲柳人家》教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页

  深深吸引着他们的同时,也极容易让他们只感觉到可笑,极容易只停留在课文的文字表面,忽略了课文传达出来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教读课文,重.点在引导学生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会语言特色。对作品中的主要艺术形象,可由人物外号出发。把握其性格特点,体会艺术表现手法。对富有特色的语言运用,要引导学生加强诵读,精彩的语句、段落可摘抄和背诵。

  知识能力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小说塑造人物性格时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从主要人物"爷爷"、"奶奶"的形象分析入手,学习课文通过肖像、动作、语言描写甚至是外号来塑造人物的方法;理解写人物不仅要写出他们的优点,也要写出他们的缺点,要写出有血有肉的"立体"人物,而不是为了写作文而虚构出来的"平面"人物。体会课文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调动学生的生活和阅读经验,仔细阅读课文,从中提取信息,概括人物性格,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通过反复阅读、比较,体会课文语言的乡土气息;联系生活中的现象,探讨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小说中描写的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感受没有遭受物质欲望污染的健康纯净的充满乡土气息的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这种健康纯净的生活中属于民族的、传统的东西,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思考应当以怎样的方式生活。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这种思考应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有话可说。

  教学重点

  1、感悟文中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2. 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

  3.扩大阅读视野,进一步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教学方法

  1.拟题法、感悟法 模仿章回体小说的形式引导学生给课文拟题,以对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形象。

2.诵读法、探究法 小说语言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体会,使学生能深入领悟小说语言运用。感悟小说语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