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版学案:模块三 专题十一 第23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版学案:模块三 专题十一 第23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Word版含解析第5页

  政见不合"是孟子离开齐国的原因,与受排斥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齐宣王多次向孟子问政"反映出儒家思想仍然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故C项错误;材料"向孟子问政""尽量挽留",反映出当时士阶层在政治上的活跃,社会地位凸显,故D项正确。

  4.董仲舒说:"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

  A.强调"君权神授"的正当性

  B.教化民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论证"天人感应"的合理性

  D.主张天子显德以示民的重要性

  解析:选D 董仲舒的话语的意思是"百姓从上天接受到没有实现善的本性,退一步从天子那里接受实现本性的教化。天子秉承上天的意思,以成就百姓善的本性为己任",材料围绕"善"展开论述,强调"善"受之于天,王秉承天意,以成就百姓善的本性为己任,故D项正确。

  5.据《汉仪注》记载:天地有大变时,皇帝派侍中持节赐死丞相。这种情况虽没有发生几回,但此后逢着天变把丞相罢免还是常事,就是不当权的也往往免不了这个责任。这主要反映了汉代(  )

  A.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 B.君权采取措施压制相权

  C."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D.君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解析:选C 根据所学,西汉董仲舒新儒学之后,"天人感应"思想逐渐确定,故C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