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粤教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小石城山记 教案3
2018-2019学年粤教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小石城山记 教案3第2页

"窥",不仅仅是"看"。有个成语"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大家不能简单的翻译成"拿着竹筒看豹子,只看见一个斑点",豹子是危险的动物,观察者自然是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深怕惊动了豹子。另外还有"偷窥"等。所以"窥"表面上是"看"的意思,实际上带有感情和动态感,应理解为"仔细地看"。这样理解也正好吻合洞"正黑",窥探须谨慎的语境,也把作者小心翼翼、探身瞭望的动作生动地再现出来。

③请读最后一句,作者认为"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即更加奇特、奇丽,为什么说更加,而不是"奇"?

3.教师小结第一段写景状物的内容。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第一段,读出作者探幽的心情变化。(注意强调"横"的意料之外、"窥"的小心翼翼、"益奇"的直抒胸臆。)

4.学生再读第二段,思考问题。

①请翻译"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②作者仅仅因为美不胜收的山石被弃置于偏僻荒芜之地而质问造物主吗?是否还寄寓着其他的情感,联系作者的处境、身世谈谈你的看法。

绝佳美景,千年无售,作者认为造物者是劳而无用。他借着质疑神灵的安排,既为奇石大抱不平,也为被贬荒远已长达八年之久的自己发声。以佳胜之地被埋没,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贬斥,谪居荒蛮,壮志难酬的悲愤。真是"一腔心事付幽胜,多少凄楚烟水中"啊!所以,他更多地质疑正义与公理的所在。

5.再读课文,总结提升。

①请学生再次赏读全文。

②试翻译比较以下三段内容相近、情感有异的文字,进一步体会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柳宗元《小石城记》)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以上三段文字都是强调险远之处有奇景,但表达的感情迥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