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选修《论语》选读 沂水春风 教案2
2017-2018学年语文选修《论语》选读 沂水春风 教案2第3页

慢地做了一连串结束弹奏的动作,才站起来回答。想想,这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悠闲自得、潇洒从容而充满雅趣。

看似无所用心,没有参与前面的讨论,却能够准确把握前面的谈话内容,且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异乎三子者之撰"。

2.探究:曾点之志--"沂水春风"的情境

(1)用散文化的语言来描绘这诗意的情境:

示例:春回大地,舒适宜人,生机勃勃的大自然,风华正茂的青年,领着一群欢快的少年逍遥自在地到郊外游玩。好山好水,美不胜收;临风浩歌,其乐无穷。

突出与天地相吐纳的胸次;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海德格尔)

(2)前三子皆言治国安邦之志,惟曾点讲玩和乐,以孔子积极入世的态度,却对曾点大加赞同,"我与(赞同)点也",这该怎样理解?(此处重在学生自主发挥,对文本可作多种解读,要在言之成理,教师引导、点拨,并着重强调曾皙之志合于孔子"礼乐治国"的最高境界,但同时注意鼓励多种意见并存。)

几种分析示例:

A、曾点描绘了一幅雍容暇豫的盛世气象,这正是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主张的生动写照,体现了孔子的政治理想,可以看作孔子"礼治"的最高境界。

B、孔子虽然热衷于入世,但多次碰壁后心灰意冷,知道自己"道之不行",有"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之叹。曾点的志向,表明他"知时而不求为政",这与孔子的心情契合,也符合其"无道则隐"的主张。

C、曾点志趣高远,胸次悠然,较之另三个学生驰心政务,已达到极高的精神境界。

D、曾点所描绘的是学习圣人之道的快乐,符合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在山水中吟咏抒怀,正体现了孔子所提倡的君子之风,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是也。

(3)在问题2的基础上继续深化,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曾点的话正是说到孔子的心坎儿上了,然而孔子为何"喟然叹曰",可否换成"欣然笑曰"?

【明确】不能。虽有崇高的政治主张,美好的理想社会蓝图,但现实却令他苦闷。周游列国,却四处碰壁,身心俱疲。面对当时的乱世,这一声"喟然"之叹,便形象地表现出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曾点所描绘的那样一种其乐融融、老少皆安的境界,终究只是可望不可及的暂时的自我陶醉!

【课堂延伸】

根据下列对联,说说其涉及的典故内容。

东鲁春风吾与点

南华秋水子非鱼

【课后作业】

本文中4位弟子个性鲜明,各有特色,你欣赏其中的谁?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400字。题目可以是:读《沂水春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