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三: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三: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案第3页

建统治的目的。

3.评价

(1)积极性:"中体西用"的思想继承了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使之更趋系统化、纲领化,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起到了承上启下和促进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2)局限性:①对这一思想中的"中学"与"西学"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加之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严重削弱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也直接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洋务运动30多年"欲富而不强"的悲剧性结局。②19世纪末,它还与触及封建制度"体""本"的更具现代意义的维新变法思想发生了不可避免的抵触,最终被维新变法思想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它所起到的承上启下和推进中国近代化的作用是不容抹杀的。

(2016-2017学年度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虽说'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材料认为

A.提倡"中体"是为引进"西用"减少阻力

B.托名"中体",实推"西用"

C.名为"中体",实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以"西"补"中",中西交融

【答案】A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产生这种特点的原因

1.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