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教学设计
免费下载《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教学设计第2页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摘自《共同纲领》

  5.教师提问:由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提示: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6.教师讲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环境。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史料展示:

  材料:"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已逐渐为国际社会所接受,成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我相信,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将会被赋予全新的时代意义,从而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2004年6月,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讲话

  2.根据材料和教材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基本情况。其内容是什么。

  提示:1953年首次提出,1954年正式与印度、缅甸发表联合声明。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读材料,说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在国际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4.教师过渡:随着新中国外交事业的逐渐成熟和发展,中国开始更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在亚非万隆会议上的表现更是非同凡响。

  目标导学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图片展示:

  

  万隆会议上的周总理

  2.教师讲述:简要介绍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地区出现了近30个民族独立国家。获得独立的国家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国际关系,以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在会议召开期间,帝国主义国家从中挑拨,渲染共产主义威胁,以混淆视听,给中国代表团造成无形的负面影响。

  3.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着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是我们仍有共同的基础。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