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4单元 包身工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4单元 包身工   学案第4页

  "报告文学"的特点: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

[探究--精研文本]

[整体·感知]

  文章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作为线索,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既介绍了包身工的居住、饮食、劳动等情况,又对"芦柴棒"等典型人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真实地描述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无情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怒控诉,对包身工命运的深切同情,对帝国主义资本家、工头老板的无比愤恨。

[文脉·梳理]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答案】 ①包身工的来历 ②命运悲惨

[文本·深读]

■自主探究···················································································

一、赏析修辞手法

1.赏析文章开头"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包身工们的住所比喻为蜂房,将她们的活动喻为生物的蠕动,一方面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她们住宿条件的拥挤、恶劣,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她们社会地位的低下,没有了人的尊严。

2.文章第二段"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话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芦柴棒"形象地再现了小女孩瘦弱的形象特征,表明了其受摧残、剥削之严重;而"猪猡"这一称呼更是对包身工们的侮辱,表明资本家根本不把包身工当作人看待,写出包身工地位的低贱卑微。

3."这种文明的惩罚,有时候会叫你继续到两小时以上。两小时不做工作,赶不出一天该做的'生活',那么工资减少又会招致带工老板的殴打,也就是分